最新!“弘进”轮9名留守船员顺利下船,已被转运救治
在“弘进”轮首批11名船员救助7天后,8月15日15时12分,第二批9名留守船员顺利登陆指定码头,随后被迅速转运救治。
舟山救助“弘进”轮情况回顾
8月3日21点15分,舟山市接报一艘位于舟山海域东福山以东七海里锚泊的巴拿马籍“弘进”轮(IMO:9139995),有9名船员发热请求下船就医。
8月6日,舟山市收到船东公司来函,恳请舟山市政府进行救助。
8月8日,舟山市启动紧急救援程序。
8月9日晚,据“健康舟山”微信公众号发布,经舟山海关、市疾控中心“双采双检”,“弘进”轮16名船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。根据病情轻重,先行安排11名病情较重的阳性船员转送定点医疗机构作进一步诊治。
8月10日凌晨,舟山组织专家对“弘进”轮的船员会诊,全市230余工作人员参与救助。
8月11日,据央视新闻报道,船舶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:“弘进”换班人员最晚当日晚上7时全部抵达舟山。
8月15日早上,根据舟山市防控办制定的“弘进”轮第二批船员救助方案开始实施。
第二批9名留守船员下船时间线
15日7时许,首批出发的疾控人员、海关卫生检疫人员和消杀人员,登上拖轮和环卫船,向“弘进”轮进发。
8时30分,拖轮抵达“弘进”轮附近海域。
9时许,3名海关卫生检疫人员登上“弘进”轮。在海关卫生检疫人员的监督指导下,“弘进”轮开展了船上垃圾的消杀工作。
12时,消杀、装袋工作完成后,垃圾装吊开始。同时,9名消毒人员抵达码头待命,登另一艘拖轮赴“弘进”轮锚泊地。
13时许,垃圾装吊完成。随后,装载垃圾的环卫船返回指定码头,工作人员按“医废”处理程序对垃圾进行处理。
14时许,“弘进”轮9名留守船员在现场指挥下穿戴好二级防护,逐个移动至拖轮,整个过程中不与拖轮船员接触。之后,消毒人员登上“弘进”轮,开始进行全船消杀工作。与此同时,接应留守船员的三辆救护车已在码头待命。
15时12分,9名留守船员顺利登岸后,按照核酸检测情况分成三组,各进入一辆救护车。其中,5名核酸检测为阳性的船员被送至定点医院治疗,其余4名船员将再次进行核酸检测。
第二批下船船员状态如何?
8月13日下午2时许,记者在电话采访一名 “弘进”轮值守船员时,他说:“现在我们状态都挺好的,而且距离上岸的时间越来越近了,大家干活都很带劲,船上也开始有了欢声笑语。”他当时正忙着清理房间,电话那头,他的声音略显疲惫,但也充满力量。
此外,8月10日接受救助的第一批11名船员转运到定点医院收治后,病情均有较大好转,大部分船员的肺部病灶在逐渐缩小,除偶尔咳嗽外,均无发烧等症状,其中一名重症船员前天已经转为普通型。7名入院时嗅觉能力不佳的船员,现嗅觉能力恢复明显。有11名入院船员中,有3名在14日的核酸检测中呈阴性。
终于下船
船员回忆获救经历
周念安(化名)是今天(15日)9名下船船员的其中之一,也是“弘进”轮上的三副。除了值班开船,港口对接、广播通知、消防救生、设备维护等,也是他的工作。
15日一早,周念安站在“弘进”轮甲板上,眺望到三面环绕的岛屿,雾气中的它们影影绰绰,是他渴望了11个月就要触摸到的陆地。这艘船在海上被困几天后在舟山获救,在航运界被称为“共同治愈”的罕见的成功案例。
“弘进”轮一直往返于东南亚与中国之间,船上装回进口的钢材、煤炭、水泥等货物,运走出口的则是挖掘机、铲土机等。但随着东南亚疫情反弹,频繁出入的“弘进”轮一度成为疫情管控重点,船员难以下岸。
上这条远洋船时,周念安内心也曾惴惴不安,“毕竟疫情没有完全结束”。想到房贷,想到年迈的父母和11岁的弟弟,周念安还是决然上了船。
能频繁出国航行大海,曾是吸引周念安选择远洋船员生活的原因。然而,当疫情真正临近,周念安开始担忧。因为常年在船上,没法打疫苗,“国外的人几乎不戴口罩,我无法避免和他们接触,甚至无法拒绝当地工作人员肆无忌惮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区。”
在过去长达11个月的时间里,周念安全部的生活都集中在这条186米长的船上。工作不只是每天值班开船8小时,周念安往往还要多耗费几小时进行消防、救生设备维护及演习。
此前,他曾在船上组织过两次疫情演习,教会大家如何快速隔离和自我防护。但7月底,当疫情真正来临时,他们仍无力阻挡病毒的扩散。
8月15日下午,包括周念安在内的第二批船员终于结束了等待,他们被拖轮送上岸,顺利送入定点医院。
更多新闻
来源:浙江新闻(zjnewsapp)综合自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上军 何伊伲 共享联盟普陀站 杨翼荣 通讯员 姚峰 编辑 黄宁璐、浙江新闻早前报道、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 张蓉 陈馨懿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值班编辑:钱逸 付玲莉
关注!